当前所在位置: 高起点 > 学科 > 正文

曹刿论战选自哪里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2024-12-12 14:11:33 高起点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以简洁生动的文字记录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精彩表现和深刻见解,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智慧与策略,更深刻揭示了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曹刿论战》出自哪里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是《左传》中记载的一次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述战争得失的言论。该战役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文章通过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展示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争哲理。

  左丘明是春秋末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曾任鲁国史官,著有《左传》和《国语》。

  二、《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我们凭借什么对齐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夸大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三、赏析《曹刿论战》

  1、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曹刿论战的故事,强调了民心向背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战争中要善于把握战机、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重要观点。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应取信于民、善于纳谏等政治主张的推崇,体现了古代儒家的思想观念,对我们理解古代的政治、军事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2、人物塑造:《曹刿论战》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问答,成功塑造了曹刿这一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形象。他具有深谋远虑、勇敢果断的品质,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战略眼光。他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战争策略:《曹刿论战》他巧妙地运用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士气变化规律,采取后发制人的战术,强调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面对溃败的齐军,他没有盲目追击,曹刿通过仔细观察敌情和战场形势,制定出了正确的战术安排,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出色的军事才能。

  4、启示:这篇文章常被用作教育素材,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思考、果断决策。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督察和督查的区别二者分别是什么意思

督察和督查的区别二者分别是什么意思
督察更侧重于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违规行为的处罚,而督查则侧重于工作进度的监控和任务执行的推动。

昃字怎么读,昃的解释

昃字怎么读,昃的解释
昃字的读音是zè,本意指太阳西斜,即日已西斜的时间段,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二时左右。在汉字演变过程中,昃字的形态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太阳西斜这一自然现象。

一衣带水的水原指什么河

一衣带水的水原指什么河
.一衣带水的水原指的是一条水系,它从源头到终点,沿着一条河流,汇聚成一条河流,形成一个水原,包括源头、河流、汇聚处、河口等构成。

语文积累有哪些方法

语文积累有哪些方法
  学习语文,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如果我们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我们的语文成绩就会提高很快。那么语文积累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语文积累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诗歌成就有哪些

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诗歌成就有哪些
孟浩然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卓越的创作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诗歌成就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绘上,更在于他通过诗歌传达出的个人情怀与隐逸思想。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欲的意思是什么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欲的意思是什么
欲的意思:好像、将要。整句的意思是: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该句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的《清明》,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全诗表达了诗人心里的落寞与深深的思念之情。

镌字怎么读,镌的解释

镌字怎么读,镌的解释
镌字的读音是juān,镌字有两个主要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雕刻,比如说镌刻金石,指在金石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第二个含义是削减,比如镌减人员,指的是削减人员。这两个含义虽然不同,但都与刻有关,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将刻联系起来。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写的《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讲述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人之间的故事,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也赞扬了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是怎么读,是的解释

是怎么读,是的解释
是字有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hì和tí。是,在汉语中非常常用的一个字,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是,有时也用于构成某些固定短语或成语,如是非分明、是非之地等,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字。

杨氏之子翻译

杨氏之子翻译
在梁国姓杨的人家里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