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高起点 > 学科 > 正文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哪个历史人物

2025-02-17 09:35:34 高起点

  重阳节,又称重九、踏秋、登高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更是尊老敬老的象征。每到农历九月九日,人们通过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对生命的敬畏。

  一、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1、纪念桓景

  最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重阳节纪念东汉时期的桓景。相传桓景的家乡汝南县遭受瘟疫,父母因此去世。桓景学成归来后,用茱萸叶和菊花酒驱散瘟疫,拯救了家乡百姓。此后,人们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以纪念桓景的功绩。

  2、纪念屈原

  有说法认为重阳节与屈原有关。屈原在《远游》中提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可能是最早的文献记录,体现了重阳节与屈原的渊源。

  二、高中必备古诗词有哪些关于重阳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九日龙山饮》——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狐假虎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出自哪里

狐假虎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出自哪里
狐假虎威,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字面意思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这个成语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内含丰富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它在中国文化和民间传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依仗别人的权势或力量来欺压或恐吓人的人或行为。

忧心忡忡是什么意思

忧心忡忡是什么意思
忧心忡忡是一种表达担忧和担心的词句,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的艰难与担忧。它来源于中国古代诗文中的一句话:“忧心忡忡,苦思冥冥”。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心中充满担忧和焦虑,无法解决问题,只能深深思考。

昃字怎么读,昃的解释

昃字怎么读,昃的解释
昃字的读音是zè,本意指太阳西斜,即日已西斜的时间段,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二时左右。在汉字演变过程中,昃字的形态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太阳西斜这一自然现象。

十大表现手法的整理 有什么作用

十大表现手法的整理 有什么作用
  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等,作用都是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过瘾的拼音,过瘾的词语解析

过瘾的拼音,过瘾的词语解析
过瘾的拼音是guò yǐn,过瘾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某种活动或体验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愉悦感或刺激感,使人感到十分痛快、畅快淋漓。这个词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都非常常见,用来表达人们对某种经历或享受的高度评价。

高一语文必背篇目 有哪些背诵方法

高一语文必背篇目 有哪些背诵方法
  高一新版语文必背课文古诗词有:《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短新闻两篇》等。

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女词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和作品内涵。

咏柳原文,翻译和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和赏析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形象,巧妙地赞美了春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崩解的含义 使用范围

崩解的含义 使用范围
崩解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因压力、冲击或其他原因而破裂、解体或崩溃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系统、组织、计划或关系的失败或崩溃。崩解可以指物质的崩溃,也可以指精神、情感或社会关系的破裂。

矣字怎么读,矣的解释

矣字怎么读,矣的解释
矣字的读音是yǐ,矣字是中国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一个助词。发音清晰而悠长,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引领我们走进那个充满古韵的世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