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高起点 > 学科 > 正文

苛政猛于虎翻译

2023-07-20 10:34:41 高起点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

  (1)过:路过。

  (2)哀:伤心,悲痛。

  (3)夫子式而听之:夫子:古代对师长的称呼,这里指孔子。式:通”轼“,指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

  (4)使:派遣,让。

  (5)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6)壹似:壹:确实,的确。壹似:确实像,很像。

  (7)重有忧: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重:重叠。

  (8)而曰:乃说。

  (9)然:是这样。

  (10)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11)子:孩子。

  (12)焉:于此。

  (13)去:离开。

  (14)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苛:苛刻,暴虐。

  (15)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16)识(zhì):通“志”,记住。

  (17)于:比。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是哪三首

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是哪三首
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黄鹤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盛府》。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哪个历史人物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哪个历史人物
重阳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庆祝,更蕴含着对祖先的缅怀与纪念以及对尊老敬老文化的传承。重阳节最初是为了纪念谁,说法并不统一,主流说法是为了纪念桓景或者屈原。

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秋雨往往以不紧不慢、绵绵延延的方式降临,雨量相对适中、常常伴随着气温的下降。《秋天的雨》的特点是:词汇丰富且细腻、结构严谨清晰、融合多种感官体验等。

高考语文如何高效复习提高成绩 有哪些方法技巧

高考语文如何高效复习提高成绩 有哪些方法技巧
  要想高效地做好语文复习,就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复习当中,一定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注意收集各个主题的素材。

月是故乡明的意思

月是故乡明的意思
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表达了身在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

忧心忡忡是什么意思

忧心忡忡是什么意思
忧心忡忡是一种表达担忧和担心的词句,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的艰难与担忧。它来源于中国古代诗文中的一句话:“忧心忡忡,苦思冥冥”。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心中充满担忧和焦虑,无法解决问题,只能深深思考。

千里江陵一日还江陵是指哪里 全文解析

千里江陵一日还江陵是指哪里 全文解析
"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出自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句诗中的“江陵”指的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曾经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也是唐代的一个州治。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有哪些代表作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有哪些代表作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风格,《题西林壁》、《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学遗产。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和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和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当时陆游已六十二岁,被起用为严州知州,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诗。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醉翁亭记诗歌赏析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醉翁亭记诗歌赏析
《醉翁亭记》作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人文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欧阳修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乐趣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地方长官能与百姓同甘共苦、共享欢乐的情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