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高起点 > 学科 > 正文

科举制度分哪几个等级始于哪个朝代

2024-12-31 13:56:33 高起点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演变,在历史的长河中存续了一千三百余年,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一、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

  隋朝建立初期,为了打破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隋文帝杨坚开始尝试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初步形成了科举制度的雏形。到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度分哪几个等级

  院试:这是科举考试的入门级别,由各省学政主持,考生多为童生,即未取得秀才资格的读书人。考中者称为秀才,也叫生员,是进入更高层次科举考试的基础。

  乡试:乡试是地方级别的考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参考者为秀才。考中者称为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二至十名称亚元。考中举人后,便具备了担任一定官职的资格。

  会试:会试是中央级别的考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于京城礼部官衙举行,参考者为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有机会参加最高级别的殿试。

  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考中者统称进士,并根据成绩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隋朝: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文帝时期开始尝试选拔人才的新方式,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唐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唐太宗扩充学生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以适应不同领域人才的需求。

  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宋朝政府增加了考试科目和录取名额,使得更多人才有机会进入官场。

  明朝:科举制度得到巩固,设立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层次的考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选拔体系。但明初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清朝:科举制度达到顶峰,但随着社会变迁和西方列强的侵略,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结束了其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中国各个朝代时间表哪个朝代存在时间最长

中国各个朝代时间表哪个朝代存在时间最长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众多,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时间和历史特征。其中,周朝以790年的统治时间成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周朝的长期统治得益于其分封制度和文化传承,但也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逐渐走向衰落。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巾帼英雄,她的故事通过《木兰辞》广为流传。花木兰不仅具有忠孝两全、淳朴质朴、坚毅勇敢和机智活泼的优秀品质,还通过《木兰辞》这一文学作品激励着无数人,特别是女性。

三国被哪个朝代灭了先后灭亡顺序是怎样的

三国被哪个朝代灭了先后灭亡顺序是怎样的
三国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影响深远。三国的灭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开启了西晋统一全国的新局面。三国时期的灭亡顺序为蜀汉、曹魏和东吴。

公元1年是中国哪一年对应哪个朝代

公元1年是中国哪一年对应哪个朝代
公元1年作为公历纪年法的起点,具有全球性的历史意义。公元1年是中国的辛酉年,对应西汉时期,标志着西汉王朝的衰落与新朝的短暂建立之间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有什么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有什么意义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各族人民的浴血奋战。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③国民党军队中不少将士的英勇奋战。④美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援。⑤国际友人和爱国华侨对抗日的援助与贡献。

虎门销烟是哪一年哪一月哪日

虎门销烟是哪一年哪一月哪日
虎门销烟主要是发生于1839年6月3日,于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正式开始,最终在1839年6月25日结束,一共经历了23天。虎门销烟是清朝道光年间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英国的资产阶级将印度的鸦片运往中国,然后将中国的茶叶、生丝运往英国,获得巨大的收益,因此当时国内有许多人染上鸦片。

分封制出现在哪个朝代作用是什么

分封制出现在哪个朝代作用是什么
分封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其主要作用是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开发边疆、形成等级制度和促进文化交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诸侯国势力的增强,分封制也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的局面。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失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失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是指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期间,日本与清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甲午是干支纪年,中国传统以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甲子,六十甲子一周。甲午战争发生在甲午年,故称为甲午战争。

北魏和哪个朝代同时期北魏皇帝是谁

北魏和哪个朝代同时期北魏皇帝是谁
北魏与南朝、东晋、十六国等朝代同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北魏的皇帝中,包括了道武帝拓跋珪、孝文帝元宏等重要人物,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极其重大的,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首先是恢复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主权,结束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从此重新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友情链接